油库雷击灾害主动防御的关键是,当雷电临近本场时,推迟或关停可能导致油库火灾或人员伤害的敏感作业(收发油、开罐作业、高空作业等)。
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对雷电是否会经临本场、何时经临本场、可能的持续时间和雷暴强度、何时消散等等做出量化的预测和分级。
2022年1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要求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必须配置雷电预警系统。2月,应急管理部印发《大型油气储存基地雷电预警系统基本要求》。
自此,雷电预警系统建设成为油气储存基地的必备合规内容。
以上场景适用于油气储库、液体危化品码头、联合站/输油站、加油站等所有对于雷电敏感的危化品场所。
企业输配电网的线路跳闸,30~60%以上由雷电引起。线路跳闸后的恢复过程,80%的时间用在巡线查找雷击故障点。九章雷电网的闪电精准定位能力, 协助现场快速锁定事故原因及故障点位,大幅减少巡线时间,确保电网快速恢复供电。
以上场景适用于电网公司输配电网以及油田、炼厂、风场集电等企业级电网。场景延伸,上述方法也可用于企业厂域内雷电事故认定和雷击隐患排查。
炼厂、化工厂等连续工业企业,对于“晃电”高度敏感。外电网雷击是“晃电”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备自投、快切等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在企业实践中还需配套严格的晃电应急预案。
由于工艺流程的复杂性,晃电预案中的很多操作不但需要极高的专业技能,而且操作的时间窗口极短(有些步骤的操作窗口甚至只有几十秒)。传统上认为“晃电事件不可预知”,故而现场值守人员需要24小时集中精力,压力巨大,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误操作或操作超时,从而引发联锁停车等重大事故。
借助雷电临近预警和雷电追踪侦测技术,能够在雷电侵限企业供电线路发生前15~30分钟向机动岗位发出“线路侵限告警”,现场值守人员就能够在雷电侵限线路的时段内(一般持续十几分钟)集中精力,充分做好晃电应急预案的准备和执行工作。
同时,由于雷电侵限线路的时间很短,并且可以提前预知,现场就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一些临时防御措施,比如将某些关键装置的联锁临时改为手动、将某些变频器的欠压保护暂时关闭,等等。
“商储油公司19年引入九章雷电监测预警服务。 以预案执行有效性为目标,构建了以蓝色预警级、黄色响应级、红色响应级、击中救援级为核心的雷电“三级四色”告警体系。 一周之内,十三间原油库和两间成品油库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全部完成开通上线,实现了总部穿透式管理目标。”
“引入九章雷电预警技术,将雷电暴露作业小时数降到0,消除了雷电活动期间装卸油等作业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大幅减少雷雨天气下的非必要停工, 将雷电原因导致的油轮滞期减少60%以上,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8月10日,青岛炼化“四年一修”的全厂装置停工大修改造顺利完成并一次开车成功。此次大修涉及23套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系统,6000余人参与其中, 是公司开工投产以来第3次大检修,也是历次大检修中项目最多、范围最广、深度最大、改造任务最重的一次,涉及层面广,安全风险高。此次全厂大检修历时75天, 正值青岛的雷暴高峰季,遭遇雷暴日16天。其间,九章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给出蓝色提示15次,黄色警戒4次,红色告警1次。现场部门根据告警信息有序地执行应急预案, 安排停复工作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停工代价降至最低,圆满地保障了夏季大修任务的按时完成。”